一、个人简介
1.教育背景
华东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
2.学术经历
北京电影学院访问学者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
长三角高校影视学会会员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员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行业实践
上海电影资料馆行业实践
二、主讲课程
视听语言、影视编剧概论、影视文学研究、奥斯卡电影研究、欧洲电影大师研究、微纪录片创作、影视经典作品鉴赏、短片创作
三、科研成果
1.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0世纪中外电影比较史研究》
※主持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基于云技术的智慧教育的实践研究》
※主持浙江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研究院课题《欧洲作者电影视域下华语电影思想性建设的策略研究》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影视文化与民族主体性问题研究》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
※参与浙江省课堂教改项目《“翻转课堂”在“视听语言”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参与上海市高校智库内涵建设计划项目《加快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上海文化基金会项目《20集电视纪录片<上海记忆>》撰稿
2.专著及论文
※专著《艺术之美与灵魂之思:英格玛·伯格曼电影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2157778),2015年7月出版
※论文《身体·主体·社会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经典科幻电影的“赛博格”想象》,《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20年6月,第3期;
※论文《东瀛稽考: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电影的周边传播》,《艺术百家》(CSSCI), 2020年5月,第3期;
※论文《传统诗学视域下中国新锐电影导演作品的诗意修辞探析》,《当代电影》(CSSCI), 2019年9月,第9期;
※论文《欧洲影视教育现状管窥及思考》,《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8年12月,第6期,《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论文《在沉默中倾听身体——重释伯格曼影片<沉默>》,《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6年3月,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论文《新都市电影伦理叙事管窥》,《当代电影》(CSSCI),2015年10月,第10期,《中国电影伦理学》全文转载;
※论文《思维重生时间影像——再读<千禧曼波>》,《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5年8月,第4期;
※论文《当戏剧遇见云技术——兼谈数字媒介时代的艺术教育》,《上海戏剧》,2014年07月,第7期
※论文《生命的伪饰与存在的真相——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主题探究》发表于《文艺理论研究》(CSSCI),2013年12月,第6期;
※论文《论伯格曼作品的“两希”文明底蕴》,《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3年7月,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论文《伯格曼的酒神与日神——伯格曼电影的希腊文明特征探析》,《当代电影》(CSSCI),2013年8月,第8期;
※论文《绝境与救赎——从柏林电影节两部获奖国产片看当下电影的伦理取向》,《文艺理论研究》(CSSCI),2011年4月,第2期;
※论文《猫性·人性·神性——T.S.艾略特诗学特质与音乐剧〈猫〉的艺术魅力之关系探究》,《上海戏剧》,2013年3月,第3期。
※论文《身体在时间中的呼喊与细语——伯格曼作品〈呼喊与细语〉再读》,《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1年8月,第4期;
※论文《伯格曼的戏剧与电影:在“两希”文明背景中的观照》,《上海戏剧》,2011年4月,第4期;
※论文《<第七封印>:现代意义上的人和宗教》,《当代电影》(CSSCI)2009年4月,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四、荣誉
※《东瀛稽考: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电影的周边传播》于2021年12月获得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四届“学会奖”学术论文二等奖;
※本人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上海市高校智库内涵建设计划项目《加快影视文化产业发展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研究成果于2021年12月获得第十三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
※本人作为主讲教师的《视听语言》课程被认定为浙江省线上线下混合的一流本科课程;
※作为本人作为核心成员的团队获得了浙江省第二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华山路校区:上海市华山路630号
邮编:200040
昌林路校区:上海市昌林路800号
邮编:201112
莲花路校区:上海市莲花路211号
邮编:201102
虹桥路校区:上海市虹桥路1674号
邮编:20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