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艺术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教师,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长三角高校编剧联盟理事,江西省影视家协会会员。曾任记者、编导数年,后从事影视理论研究与教学。
主要研究方向:纪录片创作与教学研究、编剧教学与创作研究。
受邀赴苏黎世和斯德哥尔摩参加国际媒体大会并做发言,受邀参加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尼永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进行影片展映。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作品获得北京国际电影节真实影像计划“最佳纪录长片”、国际佛陀纪录片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最佳纪录片”等。“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最佳指导教师、“全国大学生体育影像节”最佳指导教师。
主讲课程及教学成果
主讲课程:写作元素、纪录片创作、剧作策划与管理、非虚构写作理论与技巧等。
教学成果:
1、指导学生作品《起范儿》获得第九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纪实类一等奖,获最佳指导教师;
2、指导学生作品《昌林纪事》,荣获上海市汇创青春纪实类二等奖;
3、指导学生作品《羔羔》获得中国高等影视学会2022-2023年度影视作品推优活动剧情作品单元(学生组)三等奖。
科研、创作成果
【创作】
纪录片《何以住娑婆》(担任导演、编剧)获得北京国际电影节真实影像计划“最佳纪录长片”、国际佛陀纪录片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纪录片《课外》(担任总制片人)获得第九届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最佳纪录片”;
纪录片《老师的幸福》(担任导演、编剧),获得2021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身边的好教师微电影比赛“银奖”;
纪录片《理想的起航》(担任导演)获得中国高等影视学会2022-2023年度影视作品推优活动纪录片作品单元(教师组)二等奖;
微电影《空山月明》(担任第一编剧)获得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中国民政单元“最佳作品”;
连续担任多部电视连续剧总编剧,其中,55集电视连续剧《妻子的秘密》于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中央电视台一套等平台播出,首播收视率获得同时段全国网收视率第一(据 CSM 收视数据)。
【论文&书籍】
1、编著《电影的滋味》(任主编,文汇出版社);
2、编著《上海市演出市场研究》(任副主编,文汇出版社);
3、《情节悬置、多重隐喻与剧场化演绎——“迷雾剧场”系列剧的谜底结构分析》(《当代电视》);
4、《是枝裕和电影“生成”模式的实践及启示》(《传媒》);
5、《新型电视节目满意度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发现》(《戏剧艺术》),该文被CSSCI来源期刊《人大复印资料期刊》全文转载;
6、《城市的新律动: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的城市空间建构及时代意义》(《电影评介》);
7、《2014开年大戏网络大数据评测调查》(《中国广播影视》);
8、《典型人物创新表达的路径探析——以人物纪录片<跨越90年的“重逢”>创作为例》(《传媒论坛》);
9、《大数据VS小开年》(《E演》);
10、《广告与节目同时测量》(《E演》)等。
获奖及荣誉
1、《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纪实故事——纪录片创作教学改革与创新》,获得“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新型电视节目评估体系》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3、《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电视节目网络评测指数研究》,获2016年度“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三等奖;
4、“《纪录片创作》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上海戏剧学院“学院奖”;
5、《电影学院毕业短片联合创作平台》获得上海戏剧学院教学成果奖“学院奖”;
6、上海市教委产教融合引领项目《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影视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主要研究人员;
6、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上戏特色毕业短片联合创作平台建设》主要研究人员;
7、上海高校市级一流本科课程《剧作策划与管理》课程主讲教师;
8、论文《典型人物创新表达的路径探析——以人物纪录片<跨越90年的“重逢”>创作为例》获得第31届江西新闻奖(2023年度)三等奖。
学术和社会兼职
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长三角高校编剧联盟理事
江西省影视家协会会员
(截止至2024年12月)
华山路校区:上海市华山路630号
邮编:200040
昌林路校区:上海市昌林路800号
邮编:201112
莲花路校区:上海市莲花路211号
邮编:201102
虹桥路校区:上海市虹桥路1674号
邮编:20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