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课经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线上课程分享

发布者:电影学院发布时间:2022-06-12浏览次数:101

以下文章来源于上戏教务处 ,作者上戏教务处


课程思政在云端

在疫情的特殊时期,线上教与学再次成为师生们的日常模式,云端见面课堂依旧充满“智慧”与“温度”。电影学院全体教师积极投身线上教学,合理调整教学内容,适应线上教学,同时及时将课程思政润物无声中融入每一堂课。电影学院将不定期分享学院教师在线教学的实践和案例,希望提供有用经验,推动课程高质量发展,为学院课程思政经验提供借鉴。


《主持人语体艺术》

1、教师简介

董健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副院长、艺术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简”奖获得者、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上海市青文联理事、民建上海市委委员。

导演地方高水平大学重大创作项目话剧《国士》、导演上海市文化基金会重大创作项目多媒体朗诵剧《黄炎培》、导演上海市 “大师系列校园剧”话剧《严雪怡》、导演并主演全网首部抗疫广播剧《目标:武汉》点击量超180万。

荣获第22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优秀指导教师奖;荣获全国第二届中华经典诵读写奖大赛教师组一等奖;荣获2020年全国第二届中华经典诵读写奖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上海大学生电视主持新人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明日主播第四届上海大学生电视主持新人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孟聪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电影学院教师、上海市重点课程项目《主持人语体教程》(项目主要成员)。

曾主演广播剧《目标!武汉》、百老汇音乐剧《Man of La mancha》、荒诞派戏剧《秃头歌女》、《等待戈多》、大型主旋律话剧《谁主沉浮》、话剧《明年此时》等。执导藏语音乐剧《多杰》、田山歌音乐剧《远去的乡音》、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理发师陶德》等多部音乐剧、话剧作品及大型文艺晚会。

执导戏剧小品《缘是一家人》获中央电视台戏剧小品大赛三等奖、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执导音乐戏剧短剧《宁静的心》获全军野战文艺创演优秀节目奖、战略支援部队首届“强军先锋”文艺汇演一等奖。


2、课程设计

   《主持人语体艺术》是一门通过文本与舞台实践相结合,锻炼与强化主持人话语主体在特定语境中应变能力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学期受到疫情影响,语体课程实践课转为线上教学。这种在特殊时期下的授课方式,对老师同学都是极大的挑战。一方面教师积极适应教情学情变化、精心备课,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的力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思想交流。另一方面深入挖掘教学材料,通过让同学们查找史实资料、分析人物以及通过文本进行二度创造等方式,让学生走进历史,沉浸式学习。创新教学内容,推动“课程思政”深入,凝聚学生的精神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课程思政,进而实现思政和教学的深度融合。

(课堂情况和部分学生回课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以话剧《黄炎培》剧本为主要教学材料,这部话剧截取了黄炎培1903年至1949年的几个人生片段,讲述了黄炎培传奇的一生,而这部话剧也早在2019年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实践剧目登上了上戏实验剧院的舞台,作为导演的董健老师再次对19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同学进行课内教学指导,董健老师在课堂上提出,语体课的教学要以剧促学,学专业、学思政、学历史;以剧促练,练习对剧本的分析能力、练习对人物的理解能力、练习在舞台上表演的专业能力;以剧促演,通过前期的铺垫,使同学们在舞台上呈现出更好的演绎;从纵向和横向,多方面、充分地挖掘出学生的潜力。让同学们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在思想政治上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孟聪老师从专业课角度,分析同学们每节课上的展示内容,让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在线上课程中,两位老师主要从以下几点开展教学实践:

一、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

课上使用腾讯会议,学生充分展示预习内容,老师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讲解分析,使有声语言课程更具魅力,展现传媒学生课业基本素质;课下利用超星慕课上传学习课件,布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通过后台数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二、引据经典,红色教学

课上开展红色家书朗诵活动,引经据典合理调节学生课内学习压力,并发挥主持专业学生优势,学与思相结合,推进同学对于课内教学知识的掌握,在共同分享,共同欣赏下,更进一步引发对于教学内容的思考。

三、形式多元、教学相长

虽然由于教学形式受限,但课上教学内容方面依然做到了从技术上升到艺术层面,学生们在回课形式上也从开始的单纯的文字变成了视听结合的音视频、PPT等形式,做到了去扁平化,变得立体化,并且内容上也发生了从广泛性到细节性的转变,让老师也在课堂上看到同学们的专业性。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一起在疫情下这段艰难时刻共同学习。


部分教学视频展示截图

(学生:何静涵 郑东明)

(学生:邰佳华 周禹含)



3、学生反馈

19级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何静涵:

在本学期的语体课程中,董老师和孟老师带领我们深入分析、探究了朗诵剧《黄炎培》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以及不同人物的语言形象塑造。在此过程中我认识到剧本是庞大历史的载体,在演绎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详细了解其历史才能与角色同呼吸、同感受。

两位老师还采用形式丰富的教学方式给了我们个人展示的机会,每一位同学汇报结束,两位老师都会分别进行点评,我从中也吸取到了双倍的经验值。

董老师和孟老师除了关注我们的学习情况,也十分关心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住在校外的同学,两位老师曾说“有任何困难就告诉老师”,让我感受到了独属于上戏的人情味。


19级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郑东明:

在语体课堂上,我们进行了红色家书的朗读活动,对我们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思政建设两个方面都有帮助。语言艺术是语体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所学专业的特性通过语言去感受革命先辈的奉献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对所学专业最好的回应。通过资料查找、情景再现、角色演绎等方式,全方面增强了我们的专业实践能力。


19级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武千千:

本学期语体课程尤其重视我们对党史、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以及家国情怀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作。不但鼓励学生在人物性格、语言方面进行多样化塑造,并且老师积极及时进行正确引导,以史为鉴、以史实明智。

在课上,我和同学们阅读赏析红色家书,真情实感、见字如面,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对家人的真挚情感。在课下,老师鼓励我们将自己对家书的理解和演绎制作成声画作品,用线索串联,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思维。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傅雷家书》,经过老师们的指导和点评,我从中体悟到家风的重要性以及前辈们对艺术的尊敬、持重。这门课程让我感受到了肩上的使命还有内心的火热,握好历史的接力棒!


《新闻播音》

1教师简介

   张大鹏,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副教授,艺术学理论博士,上海市晨光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理论与实践、配音艺术、口语修辞理论等。长期关注并从事新媒体实践,作品《快乐读书吧》获2021年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优秀作品奖,朗诵作品获第二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教师组一等奖。

   王琦,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播音指导,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理论与实践,普通话测试,有声语言表达等。第四届“金牌主播”全国广播十佳,第22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优秀指导教师”,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2、课程设计

《新闻播音》是播音主持专业大二下学期的专业主干课,本课程涵盖时政新闻播音、民生新闻播音、新媒体节目创作等内容。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播音主持专业具有鲜明的新闻属性,培养、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新闻素养、语言表达素养一直是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

开展线上教学以来,对应本课程教学内容中“时政新闻播音”教学单元,任课教师通过时政背景分析解读、师生讨论、播报练习、模拟直播、互动点评等方式,启发、带动、指导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发展历史有针对性地进行背景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精神进行深入学习,以两会新闻稿件作为教学素材讲授时政新闻播音的要领。

近期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播音教学,同学们在提升播音技能的同时强化了思想认识,增强了大局意识,对新闻播音的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有了切身感受。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便捷之处,在视频教学中时刻要求学生寻找镜头感、加强对象感、明确身份定位、树立传播目的、优化传播效果,课后布置录音、录像作业并在微信群进行个别点评和集体讨论,潜移默化地以线上教学的优势激发教学活力。

3学生反馈

20级 播音与主持艺术 李双安桐: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从外部技巧、内部情感、上镜状态、播音员职业属性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学习,“网课”的授课方式也刚好符合了我们“上镜”的需求,对着镜头与老师交流也锻炼了我们作为主持专业学生的交流感和对象感。

在新闻播音的课堂上,老师除了对我们播读稿件、上镜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还以“两会新闻”“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教学素材,带领我们了解国家政策方针、时事动态,使我们更加了解稿件的时代背景,增强了认知感和思辨力。经过几次课的练习,我从一开始的只会播“字面意思”,到对稿件逐渐有“切身感受”;从一开始的紧张拘谨,到越来越自如放松。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不断练习、弥补不足,成为一名为时代发声、为人民发声的传媒人!


审核:韩永胜

供稿:上戏电影学院

来源:上戏教务处



华山路校区:上海市华山路630号

邮编:200040

昌林路校区:上海市昌林路800号

邮编:201112

莲花路校区:上海市莲花路211号

邮编:201102

虹桥路校区:上海市虹桥路1674号

邮编:20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