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专家工作坊——在上戏畅想“我们的歌”

发布者:电影学院发布时间:2024-05-31浏览次数:10


2024523日上午,《声动亚洲》《中国梦之声》等东方卫视音乐综艺总导演竺新昂老师来到上戏,在金炜老师PT专家工作坊中,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同学们带来一场精彩的节目制作经验分享。

随着2012年《中国好声音》在中国掀起音综热潮,无数音乐类节目出现在电视荧屏,引发观众讨论和热议。竺新昂导演表示,《我们的歌》节目另辟蹊径,选用“代际潮音”这种跨代组合的方式,让老、中、青在舞台上盲选演唱,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这种赛制后来成功进行了模式反向输出,2022年西班牙模式版本开始筹划与落地,在德国、美国、意大利落地的进程也不断推进。这开创了中国原创节目模式在欧美主流媒体平台播出的先例,不仅实现中国原创节目模式向欧美输出的“零的突破”,也首次让欧美电视节目制作以“中国标准”为指导。

在课堂中,老师与同学们一同思考新时代综艺节目的发展之道。首先,我们需要进行“综艺+真人秀”的结合。不论是什么的节目,都需要提前演练与彩排,但这并不意味着生硬的剧本化。相反,在一些特定情节导演和观众需要看到参与者的“天然反应’,正是这样的设置才能让节目更加具有生命力。

同时,要注重节目中的“情绪”传达。这里的“情绪”了可以理解为两方面,一方面在录制过程中,节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包容参与者的演绎失误,但却无法控制参与者由人品而映射出来的“个人问题”。这就要求节目参与者注重个人品德修养,提高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导演和制作团队需要注重观众的情感体验,有时选择一首好的歌曲,往往能比找一个更大咖位的明星来得更加打动人心。

除此之外,主持人也要注意专业技能与个人经验累计。任何的出彩都源于长期的积累,如果只有临时发挥只会是“出丑”。所以主持专业的同学们应当重视长准备与短准备,做好生活当中的文化积累与节目前的框架准备,才有可能在节目主持中发挥优异的表现。

在整个课堂中,竺导演和金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次次的头脑风暴,深入探索了节目制作与主持人成长的未来路径,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生动的一堂好课,希望同学们可以将老师们传授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再出发!


529日下午,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副教授、上戏驻校艺术家蒋昌建老师在华山路校区红楼208教室,与上戏电影学院2023级主持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们,围绕“沟通”展开了本次专家工作坊。

蒋昌建老师谈到,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如何做到有效沟通,是主持人必须探讨和解决的课题。他认为,有效的沟通应当是主持人根据20%的已知信息,在沟通的过程中带领受众探索80%的未知信息。基于此,蒋老师从沟通的目的、沟通的基本模型、沟通的渠道以及沟通的对象这几个方面逐一剖析,随后总结出三点沟通策略,分别是:

1、沟通前需做充分的准备,提前了解自己和受众的目的与需求。

2、从主持人与受众或嘉宾的关系出发,确定沟通的形式。

3、预估自己沟通的即效,切勿忘记各自的利益导向。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沟通时难免出现紧张情绪,蒋老师对此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可以让自己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下,“伟大的作品都出自紧张”,通过自我心理暗示放松下来;其次,熟悉所处的物理环境;最后,允许自己暴露一切缺点,将它看作是礼物,所有缺陷都会被真诚掩盖。

课堂的最后,蒋老师预留了30分钟自由问答的时间。针对大部分同学对于未来传媒行业的变化及就业方面的困惑,蒋昌建老师不吝鼓励,支持大家多参与社团实践和社会实践,把喜欢的东西做到极致,不必预知焦虑,“成就你的未必是你计划好的”。相信在蒋老师的教导和关怀下,我们会更踏实努力朝着光向前走,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争取做到“传必求通”。

  课后,蒋昌建老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审核:韩永胜

撰稿:22主持MFA史汶篱

    23MFA罗梦欣

摄影:21主持任家辰

    22主持戎佳慧

    22MFA罗梦欣、袁梦恬



华山路校区:上海市华山路630号

邮编:200040

昌林路校区:上海市昌林路800号

邮编:201112

莲花路校区:上海市莲花路211号

邮编:201102

虹桥路校区:上海市虹桥路1674号

邮编:200336